吴任昊、杨德龙、陶灿等纷纷发声:勿在熊市后半段下车

(原标题:吴任昊、杨德龙、陶灿等纷纷发声:勿在熊市后半段下车)

财联社(北京,记者 陈俊岭)讯,从公募首席经济学家到千亿私募合伙人,再到管理规模百亿的权益投资部老总,他们都选择在同一时间发声:极度悲观时刻已过,勿在熊市后半段下车。

3月29日晚上,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发文称,“磨底的阶段是比较难熬的,因为这个时候市场跌多涨少,但是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刻已经过去了,此时保持信息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
无独有偶,在最近一次对外交流中,高毅资产合伙人、资深基金经理吴任昊透露:“目前是为了尽可能确保我们不会在熊市的后半段被迫下车,从而能够分享到未来经济和公司发展的潜在回报。”

千亿私募合伙人:熬过黎明前的黑暗

对于近期A股市场下跌,吴任昊认为,除了地缘冲突等因素外,还叠加了经济下行过程中,“稳增长”的预期底和基本面底尚未形成,伴随地产风险加速释放,产业监管政策待落地等等的扰动。

全球市场避险情绪以及中美脱钩的担忧,导致资金撤离新兴市场,中概股和港股市场承压更大。一个月以来,上述负面因素不仅在时间上重叠,而且在幅度上似乎有加大倾向,市场调整难免极端。

以MSCI中国指数为例,本轮调整幅度超过45%,是近二十年除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外最大的一次调整,远超2015年、2018年和2021年的调整幅度。MSCI中国指数已经回到了过去五年来最低的区域。

“当多重负面因素重挫信心的时候,我们还是要客观冷静地说,否极泰来是市场的一般规律。”吴任昊称,从去年四季度开始,国内的宏观政策明确开始“稳增长”,国内的潜在政策空间较发达经济体更大。

从政策底到预期底,再到基本面底,需要时间,也需要更多的政策的落地来提振需求。市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很多担忧,但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都还有较大的空间,这些都不必过于悲观。

从估值角度看,年初至今各种负面因素的叠加,A股和港股市场已经有比较极端的系统性下跌,主要表现为迅速的估值收缩。如果现在放弃,几乎相当于是在过去十多年MSCI中国指数的估值最低点。

2022年的胜负手到底是什么?吴任昊认为,在这个基本面错综复杂的年份,胜手是什么还需要不断去研究,而负手是非常清楚的,就是在当前多重压力同步爆发,投资者信心极度脆弱的低点放弃。

在目前市场被悲观情绪主导的情况下,我们认为积极的观察比草率的判断更重要,极端情况下,更应该尊重常识和理性。那么,当下能做什么?吴任昊给出的答案是:按照常识和理性去做投资。

具体来说,一是立足于长期价值来选公司,这样就相对回避了各种短期业绩扰动、轮动博弈等带来的风险,不少公司从三年复合增长角度已经有了较好的投资价值。

二是参考疫情前的估值选股票,这是基于当前通胀和货币环境来看更为审慎的尺度,不能把疫情受益带来的估值提升作为常态。

三是在整体投资的架构上立足于均衡,避免对单一因子有过多的无意识暴露,以尽可能避免遭受不可恢复的损失,确保熬过黎明前的黑暗。

基金首席经济学家:极度悲观时刻已过

最近一些大型私募,由于产品净值大幅回撤,已经跌破预警线,甚至有的跌破清盘线,被迫大幅减仓甚至清盘。杨德龙认为,这其实并不代表这些私募不看市场后续的表现,而是投资的纪律。

“触碰预警线或者清盘线后必须做减仓或者清盘的动作,这是合同的规定,大家不要过度解读,这反过来也是市场见底的一个信号。”杨德龙乐观地认为,这往往意味着市场已经离底部不远了。

在他看来,经过这段时间下跌后,很多行业的龙头股都已经跌出了价值,甚至有些已经是惨遭腰斩。这一次很多股票跌的比当时熊市的时候跌幅还要大,投资者的信心可以说受到了很大的打击。

当前市场进入到磨底阶段,市场信心恢复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要想融化坚冰也要有待时日,在此过程中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耐心等待市场完成筑底,耐心等待市场回暖。

春种秋收,现在在春天是播种的时候,特别是很多好的股票已经跌出了价值,这时候建议大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,可以逢低布局一些被错杀的优质龙头股或者是优质龙头基金。

当前市场正处于震荡筑底阶段,杨德龙认为,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度过磨人的阶段。磨底的过程结束之后,相信好的公司有望重拾声势。在当前感到比较痛苦的投资者,可能也是下一轮行情赚钱的投资者。

公募权益投资部老总:市场到底在担心什么?

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总经理陶灿与朋友交流,对方说最近有一种莫名的“虚妄”,他于是联想到了最近的A股也有这种虚妄的症状,市场到底在担心什么呢?

从年初一直到现在市场都是下跌趋势,最近怎么感觉还是软绵无力,成交量1万亿左右,都是场内存量资金的交易。上周金融委也给出了稳经济的信号,但怎么感觉市场就是刺激不起来呢?

从心理学视角来看市场目前疲软的原因,陶灿认为应该有两个原因:一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;二是对确定性的恐惧。

不确定性的恐惧好理解,对于未知不确定性的事件,没人可以预知,但证券市场本身就是一个“风险前置,收益后置”的产品特征,不确定性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实现重大收益的催化剂。

确定性事件的恐惧也许是产生虚妄焦虑的重要因素,这种对确定性事件的恐惧或许会随着市场的热度起来而缓和,过往历史也已证明,最后等到行情起来时候才发现“却顾所来径,苍苍横翠微。”。

“对于市场我们不做任何预测,但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讲,目前市场或已经具备配置价值,未来的不确定亦好亦坏,但投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,视角长一些或许是打破虚妄焦虑的药方。”陶灿最后称。

关键词: